工作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工作动态 > 文化交流
青铜铸史溯千年 童声唱响聚长安 长安与唐人街“相聚长安 侨见未来”2025夏令营第二日
发布时间:2025-07-12     作者:   来源:陕西省侨联文化交流部   点击量:42   分享到:
字号:

7月11日,长安与唐人街“相聚长安 侨见未来”2025夏令营的海内外营员们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从青铜器的厚重历史到童声合唱的悠扬旋律,再到传统体育的活力绽放,这一天注定成为营员们难忘的文化记忆。

青铜铸史 甲骨寻根

下午两点半,图书教室里座无虚席,营员们正沉浸在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中。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图书馆原馆长刘正怀以青铜器和甲骨文为媒,带领海内外青少年穿越时空,探寻周朝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精髓。

121752288712615796.png

“鼎在古代有三种用途,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刘教授的问题一抛出,立刻点燃了课堂氛围。营员们纷纷举手,争相回答:“祭祀!”“记录!”“烹饪!”紧接着,刘教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礼制内涵娓娓道来。电子黑板上展示的一件件青铜器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向营员们诉说着三千年前的政治、宗教与社会生活让大家“钟鸣鼎食”的礼乐文明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121752288799458121.png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文字贯古今。刘教授以《说文解字》中的“周”字为例,带领营员们追溯汉字的起源。“‘周’字最初象形于田畴纵横,寓意周密与包容,这正是周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治国理念。”倾听着刘教授的讲解,营员们在古文字的一横一竖间,与先民完成了跨越千年的对话。

随后,刘教授打起快板,美国华裔营员魏志韬上台,以明快的节奏念起经典童谣《拍手歌》,诙谐俏皮的语调引得阵阵喝彩;曲江七小的赵雨桐则和着快板节奏,自信背诵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流畅而富有感情的诗句,同样引发全场掌声。 

121752288827368481.png

课堂尾声,刘教授与全体营员共同唱响《博物馆之歌》:“历史长河,古韵回响,让那博物馆里的宝藏,带我们回到那遥远的地方……”悠扬的歌声中,青铜器的庄重、甲骨文的深邃与青春的活力交织,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回响在教室中久久激荡。

“这堂课上我第一次听到商纣王的故事,也学到了很多中国古代的历史,让我明白了‘根’的意义。”加拿大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的常家祥说,“汉字和历史是我们共同的纽带,中国悠久的历史值得我继续深入学习。”

音符悦动 毽舞飞扬

第二节课,营员们移步至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的合唱教室,The one童声合唱团指挥张翼翔带领营员们学习电影《音乐之声》插曲《Edelweiss(雪绒花)》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主题曲《雪花》。他先根据不同的音色把营员们分为不同的声部,随后通过趣味十足的气息训练带领大家开启音乐之旅。“想象你面前有一朵非常香的花,吸气时就是去闻这朵花的感觉。” 

121752288856644436.png

“Edelweiss, edelweiss...”纯净的童声在教室中回荡。张指挥耐心逐句教唱,这首象征着和平、饱含家国情怀的经典歌曲,在营员们的反复练习中渐渐成型。这堂课上教学的歌曲会作为闭营仪式上的汇报演出曲目,营员们将用歌声传递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祖(籍)国的深情。

“这堂合唱课让我收获特别大!”赵雨桐兴奋地分享到,“张老师教了我们很多专业的发声方法,比如怎么用气息支撑声音,这些技巧让我唱歌更轻松了。”她坦言,之前很少接触英文歌曲,不过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大家会互相帮助。“英国伦敦的陈依依会特别耐心地教我发音,我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虽然她中文不太好,我们的交流也是连比划带猜,但相处起来还是很开心,我还教她背了中国的唐诗!” 

121752288884830679.png

傍晚时分的操场格外热闹。毽球国际级裁判员乔娟正向营员们展示花式踢法:“看,这是‘跳踢’!”彩羽毽子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引来阵阵惊呼。

乔教练给大家介绍了毽球的发展历史,“毽子起源于汉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之一,由古代蹴鞠演变而来,很多踢法也会有踢足球的动作影子。”随后,在她的指导下,营员们三两成群围圈练习,彩色的毽子在夕阳中此起彼落,欢笑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121752289352783107.png

121752289352608771.png

从青铜器的厚重到毽球的灵动,从唐诗的雅韵到《雪绒花》的悠扬,不仅让海内外青少年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未来,这颗种子必将随着他们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绽放出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