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工作动态 > 组织权益
中国侨界杰出人物——张卫红院士
发布时间:2023-09-26     作者:   来源:   点击量:2873   分享到:
字号:

编者按: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于8月31日开幕,会上对全国侨联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陕西省侨界和各级侨联系统共6个单位、24名个人受到表彰。为持续做好培育侨联系统典型,达到褒扬先进,引领示范的作用,省侨联对受表彰单位和个人先进事迹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希望全省广大归侨侨眷和各级侨联组织、侨联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与祖国共奋进、与人民齐奋斗,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中展现侨界风采,贡献侨界力量。

中国侨界杰出人物——张卫红院士

张卫红同志,1964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无党派人士,法国归侨,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陕西省侨联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兼任陕西省力学学会理事长、陕西省欧美同学会(省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等职,入选全国无党派人士重点人物库。作为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和归国留学人员的杰出代表,他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砥砺家国情怀,育国之栋梁、铸国之重器,奋笔书写精彩人生。

始终坚定信仰、服务国家

1.jpg

图为张卫红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现场观礼


他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

他早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系,师从中国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奠基人之一杨彭基教授,因成绩优异被当时的国家教委公派出国留学,在比利时列日大学攻读应用科学博士学位并取得最高成绩。他致力于计算力学、先进优化设计理论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曾承担完成了欧盟大型先进工业技术BRITE项目等科研项目。他还是首位获得比利时教育部高级研究员职位的华人学者,法国贝尔福-蒙贝里亚科技大学高级研究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他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在祖国的召唤下,放弃了法国高校终身教职,举家回国加盟西北工业大学,投身航空航天事业。他坚持扎根三秦大地、白手起家,培养出了多名杰出人才与青年骨干。由他领衔的科研团队受命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了多个航空航天型号研制中的设计和制造难题,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第七、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并作为优秀归国留学人员代表受邀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现场观礼。

始终勇攀高峰、敢为人先

2.png

图为张卫红参加学术活动


他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紧紧围绕“四个面向”,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匠心铸“国之重器”。带领团队致力于解决我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存在的“结构超重、性能落后”共性问题,努力攻克“卡脖子”难题,在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高性能设计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等。他带领的“空天结构技术创新攻坚团队”被授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并作为陕西省唯一集体获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

他创立了高性能整体式构型设计理论框架与方法,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重点型号研制,解决了研制单位长期以来在苛刻多约束条件下结构减重的关键难题。应用单位评价为:“成功解决了多种苛刻性能要求下结构减重等关键问题,成果有力保障了相关型号研制工作的顺利推进”;“在提高结构强度和刚度、减轻结构重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多个预研课题和型号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效益”等。

他研制出多柔性匹配的新型低切削力刀具与标定方法,攻克了国家重点型号设计制造中存在的大尺寸壁板切削加工难题,有力推动了我国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学科的国际地位。研究成果得到40多个国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与引用,引领了该方向国际前沿,巩固了我国在结构优化设计制造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

始终肩负责任、认真履职

3.png

图为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作为回国创业多年的归侨,他坚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言献策。积极参加陕西政协、陕西侨联组织的各类研学活动,受邀参加陕西省2022年教师节教师代表座谈会并发言,向省委书记、省长汇报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思考和建议。今年,他赴京参加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动发出陕西声音。在陕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他围绕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重点发言,向中央领导和各位代表汇报了陕西高等教育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他还担任了西北工业大学侨联主席,同时被聘为新侨创新创业联盟理事会理事、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参政议政人才库终身特聘专家、陕西省统一战线智库专家等。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重大项目攻关贡献智慧和力量,先后获得国务院侨办第二届百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践行“西迁精神”优秀代表。

在他的带领下,西北工业大学侨联荣获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荣誉(陕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侨联基层组织),在全国高校侨联建设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他牵头的航空宇航先进结构设计与制造研究团队荣获中国侨联第六届新侨创新创业创新团队奖、中法并行工程联合实验室被中国侨联命名为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高校唯一),积极搭建西北工业大学、地方、国家层面新侨交流合作平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此外,他还发挥侨智侨力,加强与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联合科研攻关,积极建设长安先导航空宇航智能制造实验室,高质量服务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双中心”城市建设。

始终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4.png

图为张卫红主持学校学科建设总结暨工作部署大会


他作为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视野开阔,思路清晰,管理能力强。他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等,牢牢把握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他主持完成的“励志铸国之重器、打造国防科技总师领军人才培养新范式”,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他牵头制定了《西北工业大学一流研究生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等,认真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扎实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招收同等学力博士;带领学校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牵头建设单位(全国仅10所高校),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学校超过80%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国家重大工程,超过80%的研究生在校期间深度参与国防领域重大科研项目,超过80%研究生赴国防科研院所开展实习实践。负责国际化工作期间,主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成立了“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等高水平多边国际合作平台,成立西北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获批学校与德国品牌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举办工业设计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3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西北工业大学在五轮学科评估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推动了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张卫红院士将进一步全身心投入到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着力培养和造就领军人才。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带领团队主动融入科技强国建设,瞄准解决航空航天领域重大科技难题,埋头实干、勇于探索,努力在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